作者 | 土妖 “我们大部分人的人生是以一种妥协来结束的。”岁末年初,回顾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可以说,王小川可能是最忧伤的那些“中年男人”的代表之一。
1月14日,在2017年的极客公园GIF大会上,搜狗CEO王小川大谈人工智能,同时现场还宣布正式上线“海外搜索”产品。按照王小川的说辞,这一产品使用了搜狗最新的“神经网络及其翻译技术”,能够帮助不精通英文搜索的中国用户,搜索和阅读到全世界的医疗、科技、人文信息,号称是全世界范围内第一次把深度神经元网络翻译系统与搜索相结合的产品。最后,王小川还撂下了这样一句话——“跨语言沟通一旦实现,通天塔的故事将改写。”一副改变世界、舍我其谁的面孔。
不过,话音未落,搜狗这款挂着“搜索全世界”、“海内外文化交融”标签的伟大产品,就遭遇到了业界的集体吐槽和讥讽,因为搜索体验上可能连“及格线”都没达到。那么问题来了,这款王小川嘴里的海外搜索神器及所搭载的晦涩难懂的“神经网络翻译技术”,究竟含金量如何呢?更引发一众网友拍砖的是,很快有人发现,“搜狗海外”与去年5月发布的“英文搜索”如出一辙,当时采用了微软必应的英文信息数据。如此新瓶装旧酒的玩法,难道是在拿技术当儿戏吗?搜狗和王小川如此怪异的举动背后,饱含了什么样的隐隐忧伤?
“高深”的翻译技术真的经得住考验吗?
诚然,正如王小川在“海外搜索”产品发布的现场所讲的那样,如果技术没有含金量,要将技术变成产品,并有规模用户使用,是基本不可能的。即使能投机取巧获得一定用户,最终也很难带来太大的商业价值。可以说,技术不过硬,越发展到后期,用户规模越大,后期的风险与危机就越大。
但就是这句话,可能让王小川夸下海口的“海外搜索”,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问题恰恰出在所谓的“神经网络翻译技术”上。
根据王小川的介绍,“海外搜索”使用了搜狗的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技术,中国用户在海外搜索界面输入中文时,将自动翻译成英文,并检索世界范围内的海量英文信息,最终还能实时地将搜索结果页转化为中文。但这一技术的“真相”可能并非如此,体验也相当糟糕。 |
扫描关注,了解最新资讯